“老挝230千伏老挝北部电网EPC项目第一阶段三个变电站成功并网运行,数据运行正常!”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南方电网承建的老挝北部电网EPC工程第一阶段顺利投产。
该项目由老挝国家电力公司投资,是老挝国家能源战略的关键项目,也是南方电网公司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走出去”步伐的重点项目。项目横跨老挝北部4省,包括4个变电站和4条线路的建设。投运后,将使老挝北部电网由115千伏提高到230千伏,形成全国统一的230千伏骨干电网,为老挝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项目伊始,南方电网云南国际公司就确立了“树立一个品牌、锻炼一支队伍、开拓一片市场”的目标,把“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落实到“万家灯火、中老情深”的项目精神中,推行南方电网标准,全力打造老挝电网精品工程、标杆工程,以实实在在的努力,彰显了“负责任、守信誉、重质量、高标准、讲纪律”的央企形象,得到了老挝副总理、能矿部部长等高层的高度肯定,一致认为云南国际公司的敬业精神、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达到了国际水平,树立了老挝电力工程建设的新标杆。
该项目从设计、监理、施工到设备、物资供应单位均为国内企业,形成了“抱团出海”的局面,带动了3.1亿人民币国内优质电力装备的出口。通过真诚的沟通交流,老方充分认可了南方电网品牌,多次提出进一步合作的意愿,云南国际公司已承接并圆满完成了1个高抗EPC工程,新达成了1个电网建设EPC项目的合作意向,助推了500千伏中老联网项目的前期工作。
此外,公司还依托该项目,承接了38名老挝留学生的培养,首批7名电力专业本科学生已于今年7月顺利结业,投身老挝电力事业。公司还对近百名老挝电网运维、调度、管理人员进行了系统的专业培训,输出了管理理念,促进了中老两国电力交流,拓展了人脉基础。
可以预见,随着老挝230千伏北部电网的投运,将开启中老双方更深程度、更大范围的合作与交流。
建设目标:境外“创精品树标杆”
在230千伏老挝北部电网项目“4变4线”的建设过程中,云南电网公司送变电公司承担1个枢纽变电站(230千伏北蒙2变)和3条线路(230千伏北南线、北那线及那本线)的施工重任。这是送变电公司自2009年以来所参与的第三个老挝电网工程项目。
围绕工程总承包方云南国际公司“创境外南网精品工程、树境外电力质量标杆”的工程目标,送变电公司在对高电压等级电网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缺乏经验的老挝EDL面前所展现出的,是高度的责任感和超出正常施工范畴之外的优质服务理念。
一标段项目部四分部负责人钱俊波开玩笑说:“这完全是一个和自己较劲的工程。”
和中方成熟的电网体系和电力施工技术相比,老挝北部地区尚无230千伏等级电网,老挝EDL也缺少高等级电网的施工管理、技术标准和运维经验。施工过程中的标准对接,是本次工程不同以往的一大特点。
按照施工合同,中方施工队伍在参照国际通行标准和老挝EDL特殊要求的基础上,主要按照中国标准开展施工。而作为工程监管方和运行方的老挝EDL并不熟悉中国标准。
一标段项目经理杨金国说:“不仅要严格按照国内施工标准施工,还要以打造精品工程的态度开展施工。”
团队管理:党员们都是技术好手
长达一年半的异国工作和生活,如何加强队伍管理,发挥团队战斗力,顺利完成施工任务,同时确保人员安全、健康回国,是本次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一项目部从组建伊始,就成立了由项目经理杨金国担任书记的临时党支部。
14位党员,都在项目部中独当一面:欧阳明,负责线路的项目副经理;张,负责变电的项目副经理;徐兴斗,一分部负责人;王正平,二分部负责人;李江,三分部负责人;钱俊波,四分部负责人;杨碧辉,商务科负责人……
说起项目部里的党员,施工队员都会竖起大拇指说:“他们都是带头干事的人,在项目部里最能吃苦,技术上也都是一把好手,这样的党员我们服。”
临时党支部书记杨金国说:“虽然身在国外,但我们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没有忘记我们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先锋模范和带头表率作用。”
党员张说:“我们每一名党员,都面临着繁重的工作任务,苦了累了,难免和其他同事一样有抱怨,有不满和牢骚。通过每周学习和交流,我们总能及时整理思维,从具体的事务中抬起头来,用党员的标准审视自己,这样一来,对于苦和累的理解也就变得不一样了。”
开工伊始,一标段以党员为骨干,把工程施工国内标准、老挝标准、国际标准进行统一梳理,保留技术、质量要求最高的部分,形成了一套适用于本工程施工的高质量标准要求。
在工程面临工期紧、技术协调对接困难、施工压力大时,一标段临时党支部设立了“党员先锋岗”,2015年6月,国际公司总经理朱丹惟、送变电公司总经理字美荣来到项目施工现场,开展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授旗仪式。
在工程放紧线及变电电气安装冲刺阶段,为了实现230千伏北蒙2变“9·15”投运和整个工程“9·30”投产的既定目标,杨金国除了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每周一次甚至多次组织项目部管理人员和各施工队长,及时根据工程进度制定计划,协调各工作点的人员、机具设备等事务。
北蒙2变施工分部白天上班12个小时,晚上加班2个小时,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张,每天带队在变电站各作业点检查把关,并及时与老挝EDL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进行交流和协调。线路各标段上午6点半出发,晚上9点才回到项目部。
先后参加过3个老挝电网工程的欧阳明,每天和大家一样起早摸黑。除了能熟练地用老挝语和老挝工程管理、技术人员进行交流,他还随时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哪里出现施工难题,他总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处理。
老党员钱俊波,既是项目分部的负责人,也是技术高超的施工队长。开工以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劳动节等传统节假日,这位还有4年就退休的老队长,一直带队奋战老挝施工现场。
而李江和刚参加工作1年的年轻党员陈垚,则在工程中结成了一对好师徒,在李江耐心的帮扶下,陈垚从最基本的送电知识学起,很快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合格的送电工。陈垚说:“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个工程,非常幸运碰到了李江师傅,从他和其他老党员的身上,我不仅学到了技术,更学到了中国电力工人那种团结和拼搏的精神。今后我将继续向他们学习,一定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送电工和党员。”
作为技术负责人,一标段项目部总工张永春、各项目分部的项目总工以及施工队长们,除了关注本身的施工技术细节,还多了一项额外的任务:教会EDL的工程管理人员如何监督、检查自己的施工过程和质量管控,让对方学会运用中国电力标准开展工程管理。
施工队长刘云贵说:“在线路复测阶段,几乎所有的技术指标我们都要先一一告知老挝工程人员,甚至教他们如何使用GPS等测量仪器。”
质检员陈垚说:“说起来有点怪怪的,我们原本是接受监督的一方,但实际上是我们先教他们怎么来监督我们。”
整个线路施工过程,他们把从基础浇制如何使用经纬仪测量尺寸,到架线阶段如何测量线路弛度,如何掌握压接技术等电力施工的基础知识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老挝工程人员,让他们严格按照这些标准对工程质量开展监督和验收。
刚参加工作的陈垚自豪地说:“别看我在项目部里是学徒,在他们面前,还可以当老师呢。”
对于施工队伍在施工质量方面严格规范的自我约束,老挝EDL给予了高度评价,从工程开始时每基铁塔都登塔检查,到后来“简化”为按比例抽查,同条件免检。
杨金国介绍说:“本次施工我们不单纯传授施工技术标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进行后期维护。”
据了解,投产前夕,一标段针对后期运行维护,分别在线路现场对老挝EDL工程人员开展更换绝缘子、出线、电气规范技术培训,在北蒙2变开展设备操作、后期维护等培训。
本次境外施工的安全管理,也同样是“国标”要求:项目部严格按南方电网安风体系建设要求开展工作,现场管理“四步法”、施工机械管理“八步骤”、“六个环节”等要求一应俱全。
工程竣工前夕,老挝EDL工程部主任博米表示:“本工程将会作为老挝的标杆工程,作为今后老挝其他电力工程的典范,作为今后同类工程签订合同时重要的参考。”
工期管控:争分夺秒只为庄严承诺
本次工程,施工时段经历了2个雨季,2014年下半年就曾因雨季暂停施工长达3个多月。而旱季高温频频冲过摄氏40度,施工常常无法正常开展。
2014年11月,为了献礼老挝人民革命党建党60周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建国40周年,老挝EDL提出希望工程提前到9月30日前投产。
这意味着,原本饱受雨水和高温困扰的工期将被进一步压缩。一标段项目经理杨金国说:“合同工期1年半,但是扣除各种客观因素,有效工期仅有7个多月。”
承诺9月30日前投产,意味着原定施工计划将大幅提前。物资供应、人员及设备的调配、各节点工期的管控等一大堆困难一下子摆在面前。
送变电公司总经理字美荣多次在工程协调会上说:“既然做出承诺,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办到。”
面对人力无法掌控的老挝雨季和旱季高温,云南送变电公司把“人”这一核心资源的调动几乎做到了极限。
本次工程所有物资材料均来自国内,国内各供货厂家的生产、运输和到货时点,能否与千里之外的老挝施工现场实现“无缝对接”,是工程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物资工作组是送变电公司为本次工程专门成立的机动队伍,从施工材料的前期校对、生产、装车、昆明分装、口岸报关和材料站收货,都有专人跟踪,同时还建立了专用微信群,确保物资供应信息及时互通。
翻看物资组的微信群,很多聊谈记录发生在凌晨和深夜时分。
EDL现场经理本伦曾说:“合同工期后来提前了几个月,我们很担心。但是看到YPTT(云南省送变电工程公司英文简称)的施工队伍,我觉得工程提前2、3个月完成没有任何问题。”
来源:云南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