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经济企稳落空,工业品整体陷入回落的走势。同时配合供应增加,下游不旺等因素,沪胶跌幅较大,目前橡胶基本回到基本面来。我们认为短期阶段性的利好因素依然存在,但中期走势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不过考虑到整体的供需格局以及产业形势的变化,未来预计跌幅将放缓。不过今年厄尔尼诺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产区天气的影响将持续关注。
一、行情回顾
整体来看,2015年上半年沪胶重心有所上移,表现为12000-15000区间的大箱体运行。具体来看:
1月份,受泰国持续性洪水、马来西亚洪灾等东南亚的天气灾害被反复炒作影响,月初国内天胶市场上涨,此外国内橡胶进入停割期,原料紧张、全乳胶库存减少等因素支撑全乳胶现货价格呈震荡偏强走势。
2月份,国内迎来春节假期,节前国际原油反弹给整个化工品及大宗商品市场带来利好,且天然橡胶东南亚主产国普遍处在供应淡季,加上泰国不断收烟片原料提振市场,国内处在停割期以及前期收储作用全乳胶供应减少,天然橡胶期货的两大交割品种全乳和烟片整体货源有限,价格坚挺使得期货持续偏强运行,RU1505合约从2月初12800元/吨上涨至14100元/吨附近,RU1509从12300元/吨附近上涨至13400元/吨附近。
3月份,国内产区逐渐开割,新胶上市压力倍增。青岛总库存较2月底小幅增加,而且下游需求恢复较为缓慢,轮胎厂尽管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开工,但整体开工率同比仍有10%以上的下降水平。而国内较多的橡胶制品行业需求更是低迷。同时大量进口的3L复合以及泰国未来将出售更多的橡胶库存给中国等消息也对行业构成压力。
4月以来,在商品市场集体反弹、资金有力推动、主产国威胁减产、泰印联合摆脱新加坡期货定价以及减少贸易长约量等背景下,沪胶强势突破,月底持续冲高至14500元/吨附近。
5月月初,受泰国诗董、印尼等加工商指责SICOM美金胶价缺乏公允性而拒绝交付事件的影响,沪、日两市胶价大幅上涨,其中沪胶主力1509合约强势上破15000元/吨关口,最高至15200元/吨附近。但是现货表现相对较弱,在高位套保盘的压力下,沪胶价格开始震荡下行。月末,沪胶在原料整体供应不足,厄尔尼诺预期,以及规模性轮胎企业开工相对稳定等因素的推动下开始上涨。
6月沪胶在前期天气炒作未能兑现,同时供应增加的背景下,整体大幅走低,过去两个月的上涨化为乌有,主力合约最高至12600元/吨附近,市场对经济的担忧情绪加剧。
从现货市场来看,上半年现货价格走势与期货市场价格基本一致,但相对于期货价格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
二、影响因素分析
(一)印尼、泰国加工厂联合抵制SGX交易所
2015年4月22日,印尼橡胶工厂联合7家印尼最大且最具影响力的橡胶加工厂联合发函给印尼橡胶协会,并由协会转达SGX交易所,呼吁印尼所有橡胶加工厂会员联合起来,共同摒弃SICOM价格作为现货价格参考,抵制抛空新加坡期货及进行实货交割,甚至停止与贸易商签订长期合约。此举一出,市场一片哗然。三天后,泰国诗董为首的橡胶加工厂与印尼同出一辙,同样联合多家橡胶生产商,致函泰国橡胶协会TRA,并将此函转发给SGX以及泰国政府,呼吁泰国橡胶加工厂联合起来,集体抵制卖空行为造成的持续低价。此举再次令市场人士纷纷惊愕不已。4月20-24日当周沪胶迎来久违的强势上涨行情,4月27日资金继续推涨盘面,沪胶主力1509合约更是强势涨停。
我们说无论印尼、泰国加工厂的联合行动正确与否,是否有效,但至少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胶价低迷区间已持续太久,从种植到加工、贸易均受伤严重,无以为继,在未来将对橡胶价格形成极为有利的支撑。
(二)厄尔尼诺现象预期增强
目前,全球橡胶的产地分布主要是在南北纬15度以内,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种植面积占到了全球的90%以上,另外中国的云南、海南等地也有种植。
近来受厄尔尼诺影响,东南亚地区虽然已经进入雨季,但降雨较不理想,多数地区出现不同程度干旱,特别是印度,及中国的海南尤甚。泰国及马亚西亚等地也出现少雨干旱征兆。橡胶树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主要是光、温、水和风。橡胶生产的适宜温度是在18℃-40℃之间,高产还需要充足的光照,同时橡胶耗水比较多,年降水量2000 毫米以上适合生长,但是降水量过多时也会引发胶原病,影响产胶量。除此之外,强风也可能对树木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所以采割期的灾害型天气会对橡胶产量产生较大影响。厄尔尼诺天气将令今年多数地区橡胶产量明显下降。
(三)美国“双反”麻烦不断
近年来,美国对华不断挥舞“双反”大棒。美国商务部去年7月15日对从中国进口的产品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双反”)调查。去年11月和今年1月,美国商务部分别宣布了“双反”的初裁结果,认定从中国进口的乘用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存在倾销和补贴行为。
7月27日前后,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将作出终裁。如果该机构也作出肯定性终裁,即认定从中国进口的此类产品给美国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性损害或威胁,美国商务部将要求海关正式对相关产品征收“双反”关税。
(四)复合橡胶新国标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复合胶新国标的全称为《复合橡胶通用技术规范》,该标准对复合胶概念提出了新的定义,规定其生胶的含量不得大于88%。而在此之前,复合胶的生胶含量为95%~99.5%,该种复合胶在此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均享受着零关税的“优惠”。 复合橡胶新国标自去年8月份公开征求意见以来,一直备受争议,12月31日,复合胶新标正式发布,并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复合胶新标的执行无异于堵住了复合胶进口之门,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轮胎企业的生产成本,按照进口关税1500元/吨计算,轮胎企业在生产原料上的成本就会增加12%~13%,将给轮胎行业带来“毁灭性”冲击,使得中国轮胎的市场竞争力大幅下降。
但是上游的橡胶产业同样处于生死攸关的时刻。目前国内橡胶业大面积亏损,民营橡胶的生产成本最低为15000元/吨,但现货价为12000元/吨。国营橡胶的生产成本为18000元-21000元/吨,收购价为14000元/吨,均处亏损状态。而国家制定复合胶新标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内天胶产业。
三、基本面分析
(一)产区即将迎来高产期 关注天气影响
1、产量
从季节性的角度来看,每年的三季度是全球产胶国的割胶旺季,其市场供给也为全年最多的时期,而到了四季度因为有国家陆续的进入停割期,割胶量开始呈现递减的态势,四季度的供应量将会因此得到缓解。
此外,今年以来,随着厄尔尼若发生预期的增强以及胶价的持续低迷,使得橡胶的产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先前的复合橡胶新标的炒作,使得国外工厂加工复合较为积极,标胶整体供应有限,保税区库存持续降低至低位,现货供应短缺,现货一度升水远月60美金左右,未来这样的去库存化会持续下去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2、进口
据我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我国5月天然及合成橡胶(包括胶乳)进口量为28万吨,较4月的35万吨减少20%。2015年年初迄今橡胶进口量共计133万吨,同比减少15.9%。
(二)下游需求复苏缓慢
1、轮胎行业
自从春节以来,全钢胎及半钢胎的开工率稳步上升。但从同比的水平来看,相比去年还稍稍差些,尤其是半钢胎的开工率明显低于去年的水平,而全钢胎的开工率目前基本接近去年的水平。截止到6月26日,国内全钢胎企业的开工率为72.90%,半钢胎企业的开工率为73.00%。
2、重卡汽车
根据第一商用车网提供的数据显示,5月份国内重卡市场约销售各类车辆5.1万辆,环比下降13%,比去年同期的73921辆大幅下滑31%。这也是自今年2月份以来,重卡市场单月销量降幅连续第四次超过30%,我们说其最重要的原因是固定资产投资萎靡,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终端需求不旺。虽然自5月下旬以来国家发改委已经分三批批复11个基建项目,总计投资规模达4670.31亿元,同时还批复来自29个省市的1043个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总投资达1.97万亿元。但这些稳增长的投资举措要对经济和重卡市场形成实质性的拉动作用,至少要到三季度和四季度才能显现出来。
具体来看,1-5月,国内重卡市场累计销售24.43万辆,同比下滑33%。其中,东风仍然以5.49万辆(降幅24%)稳居第一;中国重汽(000951)居第二,1-5月累计销售重卡4.55万辆,同比下降25%。第三名一汽销售重卡3.60万辆, 同比下降39%,超过行业平均降幅6个百分点;第四名陕汽和第五名福田销售重卡3.41万和3.21万辆,同比下降33%和41%。第六名江淮重卡销售 1.43万辆,同比下降26%;华菱星马(600375)销车7472辆,同比下降27%;大运重卡累计销售6022辆,同比小幅下降5%;北奔和红岩销售重卡4126辆 和3912辆,分别下降25%和71%。
(三)橡胶库存下降明显
通常每年的4-5月份会出现库存高点,2013年青岛保税区橡胶库存创新高36.85万吨,2014年库存高点在36.22万吨,而2015年初版随着去库存化的不断加快以及进口的下滑,保税区库存高点降至22万吨。目前并未看到实际入库改善计划,综合来看现货压力不大,库存有望保持下降。
四、内外价差分析
从泰国烟片及新加坡盘面进口折算利润来看,目前的进口盈亏有所改善,使得内外价差有一定程度的缓解,后期如果国外供应量的继续增加,或会使得内外价差继续缩小,对国内胶价将形成进一步的压力。
五、行情展望
综上所述,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经济企稳落空,工业品整体陷入回落的走势。同时配合供应增加,下游不旺等因素,沪胶跌幅较大,目前橡胶基本回到基本面来。我们认为短期阶段性的利好因素依然存在,但中期走势存在较大的下行风险,不过考虑到整体的供需格局以及产业形势的变化,未来预计跌幅将放缓。不过今年厄尔尼诺的发展仍然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对产区天气的影响将持续关注。
来源:英大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