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总述:
云南农业大学研究员周成清教授,长期从事陆稻育种和栽培的研究及推广。1988年周成清和张远琼采用人工杂交和多年系谱选育而成的“滇604”于1998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合格,成为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合法示范推广的陆稻新品种。
经过多年多点试验示范证实:陆稻新品种’滇604”具有优质、高产、抗病、耐寒、省水、省肥、省工和水旱两用的特点,适宜于我省南部海拔1400-1600公尺的山区和半山区的台地和雷响田种植。“滇604”较外引进的“巴西陆稻”和本地陆稻“杨柳旱谷”、“勐旺谷”、“澜沧大白谷”、“绿春车施谷”“罗平旱谷”等增产22.4-175.5%,从而使“滇604”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步提高。从1995年-2008年,陆稻“滇604”新品种已在我省8个州市的26个县和3个农场共试验示范推广面积达60909.3亩,总产稻谷13651671公斤,平均亩产224.1公斤,较各地陆稻主栽品种平均亩产180.6公斤增产24.1%。并出现50户亩产超过400公斤的高产典型,其中有33户亩产达到402.5-482.5公斤,又17户改种雷响田亩产达到402.0-568.6公斤。’滇604”总产量增加264.9万公斤,总产值增加785.7万元。若按每人每年口粮300公斤计,可解决8832人的口粮问题。若按每亩陆稻可节省灌溉用水450立方米计,共节省灌溉用水2740万立方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是十分显著的。
此外,近年来耿马县有人将“滇604”拿去邻国缅甸北部的果敢地区进行罂粟替代种植试验示范,初步获得成功,为缅甸北部和老挝北部的中海拔山区和半山区发展替代罂粟种植粮食作物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帮助境外群众解决禁种罂粟后的温饱问题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二、实施地点及自然条件要求
陆稻良种“滇604”栽培应选择与我省毗邻的缅甸北部或老挝北部中外双方禁毒委认可的原罂粟种植区,海拔1400-1600公尺,4-10月大于等于10℃的有效积温在2500℃、日照1000小时、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的山区和半山区的台地和雷响田种植。“滇604”试验示范地以靠近村寨、交通方便、排灌良好、地势平坦、土壤偏酸性、肥力较好的砂壤土和壤土为好。
三、示范内容、面积、指标
实施的步骤是先试验,再示范,后推广。计划2009-2013年试验示范推广“滇604”累计面积5000亩,分年度为:2009年6亩;2010年试验示范26亩;2011年试验示范推广296亩;2012年试验示范推广1066亩;2013年试验示范推广3606亩。平均亩产300公斤。力争小面积(1亩以上)“滇604”亩产超过400公斤。通过高产示范样板,以点带面,推动当地当地“滇604”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步提高,力争在原罂粟种植区开创“滇604”生产新局面,逐渐使这些山区的罂粟种植面积减少和消失。
有意合作者请联系云南农业大学研究员周成清教授
电话:0871-5820505
邮编:650222
地址:昆明市龙泉路高校小区13栋1单元203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