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局与社会秩序
老挝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老挝人民革命党是老挝唯一政党。自1986年开始酝酿革新开放以来,老挝就一直保持着政治和社会的稳定。1991年老挝党“五大”确定“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提出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等6项基本原则,对外实行开放政策。2001年老挝党“七大”提出了老挝在21世纪前20年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方针,制定了200l年分别至2005年、2010年和2020年发展规划,其中到2005年将贫困人口由36%减至18% ,到2010年基本消除贫困,至2020 年国家基本摆脱不发达状态,人均GDP翻三番。
老挝是社会主义国家,一党(老挝人民革命党)执政,政局稳定,社会秩序良好。在未来的发展中,老挝的政局与社会秩序仍将持续稳定地保持下去,不会出现重大的变化。老挝政府也将继续奉行经济改革与发展政策,努力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和援助,并致力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二、宏观经济概况
1.宏观经济发展
老挝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是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内GDP值相对较低的国家之一。从1988年起老挝推行的革新开放战略对国家宏观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革新开放对国内经济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主要内容有:使农林业、工业和服务业相结合,优先发展农林业;取消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转人经营核算制,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经济政策,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努力把自然和半自然经济转为商品经济;对外实行开放,颁布外资法,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经济关系,争取引进更多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
同时,老挝政府制定了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规划,但头四个五年计划都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经济发展缓慢。特别是1997年中到1999年底,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负面影响和自然灾害的侵袭后,老挝经济面临着严重的困难。
进入新世纪后,老挝政府实行的第五个社会经济发展计划(2001-2005)发展良好,老挝经济开始步人较快增长阶段。2001年-2003年,老挝GDP年平均增长率已达到约6% ,2004年老挝的GDP增长率为6.9% , 2005年为7.3% , 2006年为8.3% ,2007年略有下降,但仍为7%。
2.宏观经济现状
近年来老挝的宏观经济数据见表2 :
表2 : 2003 年以来老挝的宏观经济数据
说明:2007 年为预测数。
老挝的货币名称是基普(KIP) ,简写是LAK。基普面值有500基普、l000基普、2000基普、5000基普、10000基普、20000基普,只有纸币,没有硬币;泰铢和美元可以通用,大商店和大宾馆可以用信用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老挝货币基普兑美元曾贬值超过1000%以上,1美元最高兑换老挝货币10967基普(2004年9月)。此后,老挝经济转好及美元逐步走弱,老挝基普对美元持续升值。2007年老挝货币基普对美元升值3.1%, 2008 年头2个月基普对美元加速升值,升值幅度达4%,1美元兑换8942基普。2007年底的时候,人民币1元等于1300基普左右。
3.生产要素价格
在工资方面,老挝实行低工资制,不同种类的工作收人差距有限。例如公务员的工资约为40美元/月,政府部委领导的工资约为50美元/月,职工退休后只可拿基本工资的80%;而在万象的餐馆和商店等地作的服务员的工资约为30美元/月。
在土地租金方面,据老挝驻昆明总领事蓬沙瓦?普玛翁介绍,老挝的土地租金十分便宜,一般每公顷土地的租金为3-5美元/年,靠近公路、交通便捷的地段为5美元/年,相对偏僻些的地方仅为3美元/年在2007/2008 财政年度,老挝政府出台了新的土地税征收办法,将土地税征收额平均调高为去年的3倍。在新办法中,除47个国家级贫困县以外,其他行政区域的土地税收调整如下:
(1)贸易和服务业用地:位于城区的由100基普/平方米调至300基普/平方米(折合3.3美分);位于农村的由80基普/平方米调至240基普/平方米(折合2.6美分)。
(2)工业和手工业用地:位于城区的由60基普/平方米调至180基普/平方米(折合2美分);位于农村的由40基普/平方米调至150基普/平方米(折合1.6美分)。
(3)房产业用地:由10基普/平方米调至80基普/平方米(折合0.9美分)。
(4)闲置土地:由50基普/平方米调至300基普/平方米(折合3.3 美分)。
(5)果树种植业用地:由9000基普/公顷调至30000基普/公顷(折合3.3美元)。
(6)工业原料种植用地:由1300基普/公顷调至4500基普/公顷(折合5美元)。
(7)药材种植用地:由8000基普/公顷调至20000基普/公顷(折合2.2美元)。
(8)养殖业用地:由24000基普/公顷调至45000基普/公顷(折合5美元)。
在电价方面,据最近南俄5发电有限公司与老挝政府签订的《南俄5水电站BOT项目特许经营协议和购电协议》,该项目的第一个商业运行年的电价为4.59 美分/度,年电价涨价幅度为1%。
4.部门分析
通过实施四个五年计划,老挝的产业结构有所变化。特别是农林业、工业与手工业比重变化较为明显。农林业由实行革新路线初期的, 70.7% ,下降了25.3% , 2005年占45.4%的比重;工业手工业则由10.9%上升了17.3% , 2005年占28.2%的比重,服务业也有所变化,上升了8个百分点。
(1)农业。
老挝为典型的传统农业国,城市化率仅为10%左右,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农业种植和养殖基本上是粗放式的,在全国60万农户中,12万户北部贫困山区的农民还处在毁林烧荒、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形态。农业的单产也比较低,缺乏抗灾能力,粮食产量不稳定。
林业是老挝经济中的优势产业。老挝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众多的林木种类,木材储量大,是世界上森林面积所占比重最大、珍贵木材最多的国家之一,在木材的采伐、加工、出口等方面具有优越的条件。老挝林业资源最多的省份是沙湾拿吉省、甘蒙省、沙拉湾省和占巴塞省。但是老挝林业资源破坏情况十分严重,森林面积逐渐减少,每年约有20万公顷森林毁于刀耕火种和乱砍滥伐。为保护林业资源,老挝已出台多项政策法规。
在畜牧业方面,老挝地广人稀,山地、草场广阔,加之气候湿润,牧草终年长青,饲料非常丰富,具有发展水牛、黄牛、山羊、绵羊、生猪等牲畜饲养的优越自然条件。现在老挝多为家庭散养,数量不大,如果能加大投入,开发建立起完善的畜牧业组织机构和设施,引进国外良种、资金和技术,重点发展无污染、纯天然的畜牧养殖业,将其作为出口国际市场的绿色食品,则畜牧业将成为老挝重要的出口创汇来源。
(2)工业。
老挝的现代工业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从业人口约10万人,占总劳动力的4%左右。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设备陈旧,技术落后,资金匮乏,人才奇缺,基本没有重工业和大型工业,小型工厂占90%以上,中型工厂不到1% 。 目前老挝的工业主要是规模较小的轻工业,如纺织、建材、食品及日用品等生产,还有一些作坊形式的手工业,产品种类少。另外,在轻工制造业方面,老挝低成本的能源及人力资源吸引着投资者,为国内市场(摩托车、消费品)和国际市场(纺织、服装、手工艺品)进行制造。 工业产品除木材、木器、竹藤制品、刺绣、药材等出口外,其他产品只能供应国内市场销售量的10%左右。
老挝的矿藏资源丰富。老挝政府希望能够与外国企业进行有效地合作,充分利用外来的资金、技术、人力和设备,对老挝的矿藏资源进行全面勘察、研究和规划,实施合理开采和有效利用,建立开采、加工、制造和出口等相配套的综合性企业。老挝的水力发电潜力巨大,前景非常广阔,境内湄公河及众多的支流水量丰沛,落差很大,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老挝政府一直把水电开发列为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在老挝薄弱的工业中,水电工业一枝独秀,老挝已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以出口电力为主的国家。
(3)第三产业。
老挝的服务业基础薄弱,起步较晚。执行革新开放政策以来,老挝服务业取得了很大发展。目前迅速增长的投资和商业活动对银行、保险、会计、交通以及其他咨询、服务正呈现出日益增长的需求。通过连接分区域的经济中心,老挝很有潜力成为快速发展经济的服务中心。近年来,老挝与超过500家国外旅游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开放了11个国际旅游口岸,同时采取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减少签证费,放宽边境旅游手续等措施,使旅游业得以持续发展。老挝国内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没有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基本上都还保持着原始风貌,许多民族也仍保留着独特的风俗习惯,琅勃拉邦市、巴色瓦普寺还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册。
5.外资与外援
引进外资和争取外援进行基础建设,是老挝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对外交往的重要内容。国际捐赠和援助近年来占老挝国民生产总值的7%,几乎占公共开支总额的4% ,占国家资本预算的60%以上。就人均所得来说,老挝是亚洲接受捐赠最多的国家之一。
2005年,泰国的336项投资高达23亿美元,居第一;澳大利亚的54项投资高达8.4亿美元,居第二;越南的66项投资为4.7亿美元,居第三;马来西亚38项投资达4亿美元;中国投资192项达3.9亿美元。仅前五个国家的投资就占了外资进人总额的80.1 % ,投资项目数的55.3%。据老挝投资委统计,在1988年至2005年这18年间,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投资548 798.5万美元参加了1 246个页目。
6.中国与老挝的贾易与投资概况
2006年1-12月,中国云南与老挝的进出口贸易额为6 932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4% ,其中进口3 463万美元,大幅增长158.6%; 出口3 469万美元,增长20.6%。2007年,中老双边贸易额为2.49亿美元。其中,中国对老挝出口1.64亿美元,进口0.85亿美元,分别比2004年增长162.4%和653.8%。从品种来看,中国对老挝主要出口商品是摩托车、钢材、摩托车及自行车零件、汽车和汽车底盘、电线电缆等;进口主要商品是原木、未锻造的铜及铜材、农产品、锯材和铜矿砂及其精矿等。
在投资上,1992年-2006年,云南企业在老挝签署了多个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项目合同,投资金额3.1997亿美元。2000年-2006 年底,经批准的云南省对老挝协议投资额7 256万美元,主要投资领域为橡胶种植业。其中,2006年1-12月,经批准的云南省对老挝投资项目13个(含追加投资),协议投资额4 389万美元,主要投资领域为烤烟和橡胶种植等。截至2007年底,中国对老挝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达1.46亿美元。
7.经营环境
(1)企业少,某些行业被实行政策保护。
虽然老挝近年来国民经济发展较快,第二、三产业的比例都已达到25%以上,但这些工业以手工业为主,服务业则主要是以个体商贩和餐饮为主,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和服务业企业都很少。全国56 214家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的工商企业中,注册资金在20万美元以上的只有2 062家,占企业总数的3.7%。而且老挝政府为了推动国内生产发展,从保护民族工业的考虑出发,对某些行业实行了保护政策。被保护的行业产品主要有水泥、锌板、油漆、饲料、服装、咖啡和啤酒等。主要的保护措施有:提高被保护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及所得税起征点,把被保护商品列为国家专控商品,政府给保护项目预留预算等。
(2)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通讯落后。
老挝没有出海口,几乎没有铁路,主要靠有限的公路、内河水运和航空运输。老挝现有的国道干线的柏油路主要是利用世行和亚行的贷款修建的,只有约3 900千米,其余的都还是沙石路或土路,一到雨季,道路泥泞,无法通车。由于老挝地处中南半岛腹地,不易接近国际市场,绝大多数进出口贸易都要经过第三国转口,从而增加了运费,降低了商品的竞争力。
近年来,老挝政府在基础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基本上实现了南北大动脉公路琅勃拉邦-万象-沙湾拿吉段的全线贯通,架设了连接老泰两国的湄公河大桥,修建了万象市内的道路,扩建了琅勃拉邦机场,架设了万象至琅勃拉邦的高压输电线路以及万象至南塔和巴色的微波通信线路,在全国中等以上城市普及了程控电话,增设了陆路国际口岸,并在万象瓦岱航空港和湄公河大桥陆运口岸受理落地签证业务等。但这些基础设施仍不能满足外资发展和客商日益增多的要求,成为制约外资发展的重要因素。
(3)经济法规宽松但不完善。
老挝拥有极为宽松的投资法和规定。例如:对私人投资者开放每一个行业,除非那些有损于国家安全、环境、公共卫生的领域;投资方式可独资或者合资;本国货币可自由兑换;对汇回利润和分红没有限制;土地可租用至少30年并可延长;单一税率(利润税20%);对外国雇员的收人征收10%的所得税;进口设备按1%缴税;对为出口生产的所有投入实行零进口税;对制成品不收出口税;亏损可结转3年;可自由雇用外国雇员;为大型项目提供免税;给予那些为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项目和偏远地区项目降低税率。
但总的来说,老挝针对外资的法律体系还很不完善,对于已有法律法规,定义不尽统一,各部门解释不尽相同,执行力度缺乏保障,更改法规比较随意。在农业、通信、电力等行业至今仍缺乏行之有效的鼓励外国投资的具体法规和配套措施。
(4)投资政策有优惠。
老挝的税赋比较轻,适用于外国投资的主要税种包括利润税、个人所得税等。投资项目进口关税方面,外国投资者享受在一定时期内对进口设备及原材料征收的1%优惠关税。老挝政府对在一些优先发展项目和特殊领域的投资,如水电、农业、工业、基础设施改造等,给外商提供一些优惠条件。优惠外商投资的措施主要有两种,即财政优惠和预算优惠。财政优惠包括:政府无偿援助、政府补贴、政府融资、政府保险和市场特权(允许垄断和保护进口)。预算优惠包括:减免进出口关税、减免折旧费、减免新投资项目初期所得税和利润税。税收方面的具体优惠主要有:按20%的税率缴纳所得税;对机械设备征收1%的进口关税;免征用于出口加工所需的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进口关税;免征出口和再出口产品的关税;对国家大型鼓励项目实行减免税。
(5)金融体系滞后。
老挝的银行很少。1999年初,老挝将原来的8家国有商业银行整合为4家,即新老挝银行、老挝澜沧银行、农业促进银行和老挝外贸银行。老挝澜沧银行业务遍布全国,新老挝银行业务集中在中部和南部,老挝外贸银行则是老挝的进出口银行。此外,老挝还有2家合资银行和8家外国银行代表机构(万象商业银行、英国渣打银行代表办事处、盘谷银行支行和泰国农民银行支行等)。
老挝的银行业务涉及面较窄,银行业发展水平比较滞后,对投资的支持作用相当有限,而且大约50%的银行资产和90%的银行存款都集中在首都万象。根据老挝《外汇管理条例》规定,外币不能在境内直接买卖或结算,外币买卖或结算时须到指定银行或机构进行。老挝金融机构允许外国投资者汇出利润,但资金汇人、汇出成本较高
三、行政效率
1.组织机构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元首是国家主席,由国会选举产生,必须获得国会与会人数三分之二的选票才能当选,每届任期5年。
老挝的国家机构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国务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制定国家的纲领路线、内外方针和选举国家领导者,为非常设性机构,会期不定,闭会期间由国会行使其权力。国务院是老挝国家最高行政管理机关,统一管理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国防、治安和外交等各方面工作。国务院由总理、副总理、各部部长和其他部级委员会的主任组成,每届任期为5年。老挝的中央政府设有16个部委:总理府办公厅、国防部、内政部、外交部、司法部、计划委员会、财政部、农林部、交通运输邮电建设部、工业手工部、贸易部、国家银行、新闻文化部、劳动社会福利部、教育部、卫生部。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下设省、市(省级)、特区(省级)、县、村等各级地方政府。
2、行政效能
老挝虽然制定了不少有关的法律法规,但其规范性及完善程度有待提高。在实际执行这些法律法规时,还常常出现随意性。老挝的管理体制不顺,行政管理机关部分存在着官僚主义作风和裙带宗族关系,机构臃肿,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政府官员中也存在着以权谋私、索贿受贿现象。虽然老挝政府为改善投资环境设立“窗口”式服务,但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繁琐,批复速度较慢。外援贷款方面存在管理不善、效率不高的现象。另外,老挝政府官员的经验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资引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劳动力资源与素质
1.劳动力资源
老挝的劳动力中,农业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85%左右。老挝的主要劳动力(年龄20-59岁间)约占总人口的40%, 19岁以下的占54% , 60岁以上占6%。老挝的全国就业人员为2 166 501人,其中女性有1 121 230人。老挝的就业人员在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如下:农业85.5%、行政机关0.4%、商业2.6%、服务业4%等。
2.劳动力分布
老挝现有人口553 万左右,西南部(湄公河沿岸)人口较密,东北部较稀。其中万象市人口密度最大,约162人/平方千米,而赛宋奔特区的人口密度最小,约9人/平方千米。老挝的劳动力在各省市的分布从多到少为:沙湾拿吉省、万象市、占巴塞省、琅勃拉邦省、沙耶武里省、万象省、甘蒙省、沙拉湾省、华潘省、乌多姆赛省、波里坎赛省、丰沙里省、南塔省、波乔省、阿速坡省、色公省、赛宋奔特区。
3.劳动力素质
老挝的文化教育比较落后,教育质量较低,这是导致劳动力素质不高的重要原因。老挝现在的小学人学率不到60% ,青壮年的识字率仅45%,人均受教育年限为2-3 年。从性别来看,老挝仅有72%的男性和53%的女性接受过教育,而全国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为60%(万象市为85%)。虽然老挝在农村义务教育方面已有显著成绩,基本做到了“一村一校”,但现在适龄儿童入学率还不高,用老方提供的分年级辍学率估算,100个人学的孩子中只有约65个可以读到小学毕业。由于教育管理不善,各类专业人才和有能力的管理人才的培养远远不能适应人才市场实际需要,熟悉外经贸业务和专业技术的人员十分缺乏。
五、商务文化与习惯
1.商务文化
由于长期与外部世界脱离、隔绝,老挝的经济基本上属于自然半自然性质的小农经济,商品经济的观念比较淡薄,思想较为保守,容易感到满足。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由于担心自己国家的资源受损,有时会表露出怕吃亏的不安心理。据统计,按人口平均计算,老挝是得到外援数额最多的国家之一,但这也使老挝人养成了一种等待、依靠援助的依赖心理,从而缺乏自力更生的进取精神和加快经济步伐的紧迫感,许多老挝人的口头禅就是“不要急,慢慢来”。
老挝人生性温和,不易生气,往往会很轻易地答应他人的要求,但是否落实那些要求就不一定了,所以如果老挝人答应了你的要求而没有按时履行时是不能责怪他们的。由于老挝炎热天气较多,老挝人每天愿意做的工作量小。而且老挝人喜欢享受,经常赚到一笔钱后就会去旅游、玩乐等。因此,给老挝人发工资最好是按周计薪,如果按月计薪,给的工资多,老挝人领到工资后就会离开工作岗位一段时间享受去了。
和老挝人见面,可以工艺品、香烟为礼品,如果给他的孩子送一些小玩具或糖果,他会十分高兴。另外,接受老挝人的礼物时要用双手。在老挝,不流行给小费,但在一些涉外宾馆,也可给服务员一点小费,约为总费用的10%-15%。到老挝的商店购物,商品大都有固定价格,不要讨价还价。如果在个体摊位上,可以还价,当你所还的价格被对方接受后,就应该买下。
2.风俗习惯
老挝是多民族的国家,老龙族占全国人口的70%,老龙族的风俗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老挝的风俗习惯。
在农村和偏远山区,老挝各民族多穿自己缝制的衣服,在城市和经济较发达地区的着装则已较商品化和国际化。老龙族的民族服装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相似,男着无领对襟上衣,下穿沙笼式裤子,或穿长筒宽腿裤,女穿无领斜襟上衣,下穿筒裙。每当过年过节或有重大活动时,女的要穿起民族服装,盘起发髻,男的则多穿西装,穿民族服装已较少。
老挝人喜食糯米饭,经常是早上蒸一锅糯米饭全家食用一天,吃时热一热,直接用手抓。老挝菜的特点是酸、辣、生,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有:鱼酱、烤鱼、烤鸡、炒肉末加香菜、凉拌木瓜丝、酸辣汤等,蔬菜多生食。老挝人还喜欢吸烟、嚼槟榔,并且大都能够喝酒。
老挝人民热情、开朗、友善,有较强的礼节意识。老挝人一般性的见面礼是合十礼,它要求双手合十呈祈祷状,放于胸前,但互相不接触,手放得越高,越表示尊重,但不能举过鼻子。在行礼时伴有身体稍微的前倾,以表示对长辈和较高职务者的尊重。这种礼节也用来表示感谢、遗憾或再见。对西方人也可用握手礼,但男的一般不主动同女的握手。为表示亲密,熟悉或不熟悉的人都可称长辈为大爷、大娘,称年纪比自己大的为大哥、大姐,称年纪比自己小的为弟弟、妹妹,在国家机关或军队中则一般称同志。
当人们进人神庙或是私人住宅,习惯上要脱鞋。到老挝人家做客,应备礼品,礼品要包装美观,常用礼品有花篮、工艺品、烟酒等,在参加婚宴或喜庆日子时,习惯送现金。老挝人一般会用水果或茶招待客人,还会喝团结酒,即主人拿来一瓶酒和一只酒杯,主人先喝,后依次请客人喝。
3.禁忌
老挝人多居住在河溪附近,因此对河水的使用有严格地区分:上段是取饮用水的地方,不能洗澡或洗衣物;中段是男人洗澡的地方;下段是妇女洗澡的地方。取水时,要用放在水源处的公共用具(如竹筒), 不能用自己的器具直接舀水。放在室内的小竹筒或葫芦里的水一般是用来饮用的,不能用来洗东西。
老挝人普遍信奉上座部佛教,注重佛门禁忌,忌讳对佛的裹读。老挝人认为:头是神圣之处,不容他人触摸;脚是下贱的部分,因此不能用手去触摸,更不能用身体的下部去触碰佛像。坐下来后脚不仅不应乱动,而且最好别让人看到。用左手接触东西,或从坐卧之人身上跨过去,均为严重的失礼行为。
外人一般不能进人老挝人的内室,在老挝人家不能随便吐痰和在火塘边烘烤鞋袜。在谈话时,不能从人们中间穿过,女性尤其如此。如果必须要这样做,应低头说声“对不起”。
老挝人(特别是黑泰、红泰和普泰等泰系支族的人)视白色为一种不吉利的色彩,因此老挝人家里不会挂白色蚊帐,忌用白色的床上用品。在泰族地区,还要注意不能伤害他们当作图腾崇拜的动物,如老虎、杜鹃等。
(老挝)社会、经济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