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Yunnan Alternative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YNADA)

全国 5A 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全国“四好”商会

云南省商务工作先进集体

(老挝)产业政策

Loading

 一、老挝现行产业政策
    1.农业政策
    (l)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方式。落后的生产技术和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严重制约着老挝农业的发展,导致低生产率,还严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产生恶性循环。为了从根本上发展农业,老挝政府决定在2005年之前彻底改变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以解决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弊端,并将长期致力于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经营技术。
    (2)重点扶持有优势的农产品生产。在缺乏财力全面发展农业的情况下,老挝政府重点扶持一些竞争优势明显、经济潜力较大的农产品的生产,如无害化大米、咖啡、烟草、大豆、水果等。在老挝政府的第六个五年(2006年-2010年)计划中,咖啡种植将扩大为50万公顷,年产咖啡4万吨,其中每年将增加高质量的咖啡2万吨,出口金额可达1 500万-2 000万美元,粮食年产量将扩大为30万-40万吨。
    (3)发展替代种植,提高农民收人水平。老挝曾是世界上第三大罂粟种植和鸦片生产国,大规模的罂粟种植不仅加剧了老挝的毒品问题,使老挝的国际声誉受损,还使当地的农业生产畸形化,严重阻碍了农民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老挝政府努力将根除罂粟种植计划与消除贫困的计划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替代种植,帮助农民发展生产。
    (4)将农业开发与消除贫困战略结合起来。在老挝政府2001年制定的近、中、长期发展战略中,确定了在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开发、农业管理的地方化、农业生产经营多样化、农业生产经营技术培训、流域整合管理、农林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优先政策,希望通过这些优先政策的实施,发展农业生产,加快农村开发,在2020年以前摘掉. “最不发达国家”的帽子。
    2.林业政策
    为保护林业资源,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利用,老挝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早在1991 年就出台了禁止原木出口的法令,并通过增加林木采伐税率来控制林木采伐。2004年政府又出台了新规定:凡是生产木制品的企业,每年至少要种植5公顷的小树。在申报林木采伐证时必须上交林木种植计划和保证书。同时还决定,林木采伐和林木种植都必须同时纳人国家计划,国家对林木资源进行立法保护。政府还规定6月l日为植树节,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开展全民植树活动。另外,政府在万象等地建立了苗圃中心,开始培育经济林木树种,分发各地栽种。
    由于林木的采伐速度仍大大高于林木的营造速度,老挝的林木资源仍呈减少之势。政府很难为工厂找到木材,工厂必须投资种植树木以便给自己工厂提供原料。2006年6月老挝政府进一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采取有效措施禁止砍伐路边绿化树木和毁林烧荒的耕作方式,并设立120万美元基金用于林业调查评估、规划建设和保护管理。此外,老挝还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合理处置死亡树木,严防以处置死亡树木为名牟取私利,但允许使用在水电站库区、灌溉和电网建设用地上清理出来的木材。老政府现已停止执行向政府官员供给木材配额的政策,以前给每人5立方米的木材配额现改用其他方式补偿。
    3.工业政策
    制约老挝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资金短缺。为了实现工业发展并逐步向工业化转变的目标,老挝工业贸易部制定了2006年-2010年工业贸易工作发展的方针、任务和执行措施,投资在农林方面有竞争优势的加工工业,生产建筑材料如水泥、钢铁、铜等;引进先进的技术进行生产,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增加出口,并计划在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工业区。
    (1)电力工业。
    由于老挝还没有发展高耗电的重工业,本国用电量较少,政府的目标就是引进各方面资金大力开发充沛的水电资源,让老挝从东南亚的一个较小的“电池”变成一个真正的大“蓄电池”。但由于资金匮乏,目前老挝的水电建设主要是依靠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或完全由外国和国际机构投资援建,或由老挝政府与外国合作建设。争取外援、共同开发和利益共享是老挝今后发展水电工业的长期方针。
    (2)矿产业。
    老挝矿藏资源种类丰富,其中不少已经勘察探明具有开采价值,前景可观。除了锡矿开采历史较长外,老挝其他采矿业尚处于待开发阶段。限于国内资金技术奇缺,目前老挝矿产业的发展主要靠争取外国资金和技术,进行合作开发。
    (3)纺织品和服装加工业。
    老挝传统的丝织和棉织工艺相对发达,但生产规模不大。老挝服装产品进人美国市场没有配额限制,进口关税为0%-5%;进入欧盟市场无进口关税,但须有配额;进入南亚市场既无配额限制,也无进口关税。
    截至2005年,进人老挝服装业的外资仅占总外资的1%左右。老挝政府为了带动目前尚不成规模的棉花、蚕丝等纺织品原材料的生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规定如果外资进人老挝纺织品服装行业,其产品在老挝加工程度达到40%,可以享受零关税或低关税出口欧洲、美洲和南亚市场。
    4.交通、通讯政策
    (l)公路。
    老挝政府在“革新开放”的基本国策中,提出了加强同泰国、越南建设跨境公路网的发展战略和政策,并已取得初步成功。目前公路建设依然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在加大政府投资的同时,老挝政府采取了广泛求援、多方贷款集资的方针,特别是争取外国援助,以加快公路设施建设。在公路建设中,又以在现有公路干线的基础上加强道路维护和改扩建全天候的高等级公路作为老挝公路建设的重点。
    (2)航空。
    近年来,老挝通过政府投资和争取外资外援对已有机场进行改扩建,合作进行国际营运以发展国际航运。老挝民航经过调整和发展,改造和扩建飞机跑道、停机坪,为飞机安全着陆提供必要的保障设施,使老挝民航的空中运输服务做到更好、更便捷、更安全。同时老挝民航还向国外购买飞机,计划开通更多航线。
    (3)铁路。
    老挝政府预计在2008年6月底完成万象老泰友谊大桥至塔拉兰码头全长350千米的铁路建设。政府还计划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勘探塔拉兰码头至万象索坎村段铁路,修复占巴塞省孔县8 000米长的旧铁路并开发为旅游景点,对万象-占巴色、他曲-机穆萨、占巴色-沙拉湾-老越边界、万象-老中边境等段铁路建设进行可行性研究。
    (4)邮电通讯。
    老挝主要是通过求助于外国资金和技术来发展通讯事业,通讯网络和设施大多由外国公司投资和援助兴建。1996年,老挝每百人拥有电话0.7 部,政府力争到2009年实现每百人拥有电话5部。2006年老挝电信公司(LTC)投人2500万美元进一步开发北部地区光缆网络和手机网络,计划到2010年该公司网络将覆盖老挝所有山区和森林。
    5.金融业政策
    (1)加强国家银行的自主地位,增强国家对货币供应量的控制。1990年6月审议通过的《老挝中央银行法》,赋予老挝中央银行(原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银行)发行货币和调整利率的自主权,使该行拥有在银行业中的支配地位。老挝银行(BCEL)负责外贸和其他海外交易事宜。
    (2)拓展银行网络,开设专业银行,调整银行机构。1999年初老挝国家银行开始调整国有商业银行,将其中8家商业银行整合为4家商业银行,即新老挝银行、老挝澜沧银行、农业促进银行和老挝外贸银行。其中,老挝澜沧银行业务遍布全国,新老挝银行业务集中在中部和南部,老挝外贸银行是老挝的进出口银行。此外,老挝还有两家合资银行和8家外国银行代表机构。
    (3)深化财政、金融领域的革新,坚持走市场经济的道路。具体指按照“关于分级管理的一号令”进行革新,适当下放一些财政、金融管理权给县、村一级管理机构,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按照均衡、稳定的原则改革和完善投资体制,以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限制和取消没有经济效益的和过于分散又不便于管理的政府投资和信贷投资,鼓励经济效益好的中小型投资。以多种方式实行股份制,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坚决按照已经颁发的法规解决企业亏损问题。解决一些国家党政部门和地方党政部门在财政、金融领域中的浪费、贪污、奢侈、不透明、滥用职权等问题,以便使外商树立起投资信心;努力解决“财政-银行-企业”之间的三角债问题,加强财政、金融纪律,提高财政、金融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向社会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
    二、鼓励和吸引外资的产业
    据2001年2月老挝政府制定的《2020年、2010年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第五个(2001-2005)社会经济发展计划》,目前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主要包括:
    (1)电力开发。
    (2)农林商品生产和加工。
    (3)养殖业。
    (4)加工业。
    (5)手工业。
    (6)矿产业。
    (7)服务业。
    该计划还特别规定,重点扶持三个产业:
    (1)大米、谷类和食品生产。
    (2)国内替代品的日用品生产。
    (3)出口商品生产。
    除上述鼓励和重点扶持产业名称之外,该计划还明确两点特别规定:
    (1)对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生产出口商品为主或用来取代进口商品的农林和工业部门,给予一定的特殊照顾。
    (2)鼓励主要使用当地资源和劳动力。
    根据上述计划,老挝到2010年要实现的战略目标有:
    (1)继续执行政府优先发展的项目,如:电力、矿产、服装、手工业品、咖啡、大米、木器、砂仁、山货、纸浆、麻、棉花、牲畜、植物药、旅游产品等。
    (2)继续发展基础建设项目,如:电网、水电、商品加工、过境公路、运输、通信、服务、旅游、经济特区及其他多角经济区。
    目前老挝政府重点发展的领域有:
    (1)继续加强粮食生产,保持自给自足,力争扩大出口。
    (2)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特别是出口商品生产口
    (3)停止毁林开荒,防止破坏森林和生态环境。
    (4)加快山区贫困人口脱贫。
    (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6)加快人力资源开发。
    (7)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合作。
    (8)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国际旅游业。
    三、限制和禁止外资的产业
    老挝政府对外资投资的限制主要是从税收上进行调整。老挝规定外国投资者在使用土地、水面时应缴纳租金,开采自然资源时应缴纳合理的资源费,并且要求相关的进口物资缴纳进口税。
    1988年3月12日,老挝部长会议通过《关于国家对战略物资的出口实行垄断的决议》和《关于国家税收政策的决议》,明确对咖啡、卷烟、砂仁、安息香、紫胶、原木、各种木材、藤条、牛、野兽、矿产品和其他特殊商品等战略物资的实行垄断,规定除中央进出口公司、省的贸易公司和国家授权专营出口战略物资商品的单位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准经营这些战略物资的出口业务。
    对于机械设备、一般器材、加工产品、交通运输工具、国内能生产的原料和建筑材料、干鲜蔬菜、轿车、卷烟等12个大类,规定了按抵达老挝边境口岸价格的1%-75%的比例征收进口税。
    目前老挝政府禁止投资和实行专控的行业为:
    (1)禁止投资的行业:各种武器的生产和销售,各种毒品的种植、加工及销售,腐蚀、破坏良好民族风俗习惯的文化用品的生产及销售,色情服务业,为外国人提供导游。
    (2)为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经济和环境而进行专控的行业:石油、能源、自来水,邮电和交通,原木及木材制品,矿藏及矿产,化学品,粮食,药品,食用酒,烟草,建材,交通工具,文化制品,教育,贵重金属。
    专为老挝公民保留的职业为:
    (1)手工业部门:制陶,金银,铜及其制品的打制,手工织布和编纺刺绣,工厂的织布、缝纫工作,竹篾、藤凉席的制作,佛像、木雕、玩具的制作,棉或木棉服装和被褥的制作,铁匠、电焊工。
    (2)金融部门:金、银、铜及其有价物品的销售。
    (3)商业部门:活动和固定零售,成品油零售。
    (4)财政部门:财务监督或提供财务服务工作。
    (5)教育部门:为外国人教授老挝语。
    (6)文化部门:老挝传统乐器的制作,手工字母排版,各种广告牌的设计和制作,各种场所的装修。
    (7)旅游部门:导游和导游的分配。
    (8)交通、运输、邮电和建设部门:各种运输车辆的驾驶,建筑行业各种载重汽车的驾驶,铲土机、平地机、打捞机的操作,各种信件、报纸、文件的发送,密码工作,汽车美容。
    (9)劳动和社会服务部门:普通工人、清洁工、保安,为外国人提供家政服务,美容、烫发和理发,文书和秘书工作。
    (10)食品部门:米线制品的生产。
    四、老挝引进外资的主要行业
    据2006年老挝国内外投资管理局的统计,老挝引进外资18年来,有10个行业成为当前老挝引进外资的主要行业:
    (1)电力开发。25个项目,占协议外资的42.2%。投资高峰期为1994年、1997年、2001年、2002年,分别占当年老挝引进外资额的73.8%、79.4%、90.0%、57.1%。仅此4年之和就占电力投资总额的98.2%。
    (2)电信投资。占投资额的12.6%。投资高峰期为1994年、1996年、1998年,分别占当年外资额的3.9%、43%、6.16%。仅此3年之和占电信投资总额的94.1%。
    (3)酒店餐饮业。占投资额的11.3%。投资高峰期为1994年、1996年,分别占当年外资额的1.75%、1.86%。仅此2 年之和占宾馆旅游业投资总额的83.1%。
    (4)采矿业。46个项目,占投资额的8.2%。2004年采矿业投资出现迅猛增长,外商投资达3.3亿美元,占矿业总投资额的76.7%。
    (5)工业手工业。239个项目,占投资额的6.7%。投资高峰期为1995年、2002年,分别占当年外资额的52.2%、18.2%。仅此2年之和占工业手工业投资总额34.3%。
    (6)服务业。占投资额的4.9%。2000年以来投资额增长较为迅速,均上千万美元,2003年超过了1亿美元。
    (7)林业。61个项目,占投资额的3.6%。1992年、1994年、1996年、1997年引进外资均上千万美元,其中1997年达到了8 213万美元。
    (8)农业。148个项目,占投资额的2.9%。进人2001年以来,引进外资的速度加快,2004年达到了5 570.2万美元,成为了投资高峰,2001年-2005年的外商投资总额占行业总投资额的78.1%。
    (9)建筑业。占投资额的2.2%。该行业的引资情况长期处于较低的水平,各年份之间的差距较大,2004年是投资高峰,达到了3637.5万美元。
    (10)贸易业。占投资额2.1%。在200l年后,外商才加大了对这一行业的投人,2002年-2004年的投资额均超过了千万美元。
    此外,银行业、服务业的外商投资总额分别为8 150万美元、7 206万美元,居于第11位和第12位,排在第13位的咨询业仅为1 149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