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理气候
1.地理位置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The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位于中南半岛中部。作为中南半岛地区唯一的内陆国,老挝东部与越南接壤,南部与柬埔寨接壤,西部与泰国接壤,西北与缅甸以湄公河为界,北部与中国云南省接壤。
老挝国土总面积23.68万平方千米。地势北高南低,南北长东西窄,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约80%的国土为山地和高原,有“中南半岛屋脊”之称。整个国土大致可以分为北部山地、东南部高地、西部低山丘陵地和西南部平原低地四个地貌区。全国自北向南分为上寮(北部)、中寮(中部)和下寮(南部)三部分,上寮地势最高,中寮地势次之,平原主要分布在下寮地区。
2.气候特点
老挝属热带季风型气候,终年常热,季节性温差变化不大,除北部高山地区外,各地气温差异不大,全年只有雨早两个季节。每年5-10月为雨季,气候炎热湿润,河水上涨,其中又以7月至8月降雨量最多,往往连下多日不停,还常常会有暴风雨发生,以致各处洪水泛滥成灾,交通和其他活动都受到影响。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几乎不降雨,平原地区常有旱情。
老挝全境的平均气温在摄氏20-26 度之间,且受地形影响较大。山区高原地区偶尔会出现霜冻、结冰或降雪现象,而湄公河谷地等地区则常年高温。老挝各地相对湿度较大,年平均在75%-85%之间,8 月和9 月最高,3 月最低。
二、行政区划
老挝现在划分为1个直辖市、16个省和1个经济特区,全国共有142个县,10912个行政村。习惯上,老挝又可以分为上寮、中寮、下寮3个地区。
1.上寮
上寮包括8 个省,具体为:
丰沙里省 老挝最北部的一个省,省会丰沙里(Phongsaly district)是老挝最北部的主要山城,也是上寮地区通往中国的重要门户之一。
南塔省 位于上寮北部,东北部与中国接壤,西北部隔湄公河与缅甸相邻,省会南塔(Namtha district)。新修建的昆曼公路穿越该省,并拥有通往中国的重要贸易口岸。
乌多姆赛省 位于上寮中部,省会孟赛(Xay district)位于普托山和普雪比山之间,是老挝北部的重要城镇和北部地区的交通枢纽,老挝西北公路干线1号、2号和4号公路交汇于此。这里北通中国,南达琅勃拉邦等地,东接越南公路网,西接湄公河渡口北本等地,是老挝发展较快的城市之一。
波乔省 位于老挝最西部,隔湄公河与缅甸和泰国相望。省会会晒( Huoixai district)位于湄公河东岸,与泰国的清孔市隔河相望,昆曼公路通过该省与泰国连接,是老挝西北部通往泰国的主要贸易口岸。会晒的主要交通运输线是湄公河,经谓公河向北可达云南边城景洪、南得坝和小橄榄坝等地,向南可达琅勃拉邦和万象等老挝主要城市。
琅勃拉邦省 位于上寮中部,省会琅勃拉邦位于老挝北部南康河与湄公河的交汇处,是一座有1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曾为澜沧王国首都,也是老挝小乘佛教的发祥地,现正发展为老挝西北部的主要商业中心和进出口商品集散地。
华潘省 原称桑怒省,位于老挝东北部,与越南接壤。省会桑怒( Xamneua district)位于会芬高原北侧一峡谷中,是老挝东北重要山城,也是上寮地区通向越南的重要关口。
沙耶武里省 位于上寮西部,与泰国接壤。省会沙耶武里(Xay-abury district)坐落于普帕山、帕基门山、普帕卡山和普云山之间的虹河河畔,风景优美。
川圹省 位于老挝中部偏东地区,与越南接壤。省会丰沙湾是一座新兴城市,位于7号公路中段的南银河河畔。
2.中寮
中寮包括l 个直辖市,3个省和1个经济特区,具体是:
万象市 位于万象平原中南部湄公河东岸,与泰国的廊开府隔河相望,是老挝的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老挝最大的城市。
万象省 位于老挝中部偏西地区,西南部与泰国接壤。省会丰洪( Phonhong district)位于万象市北部60千米处,是老挝中寮地区的新兴城市,有13号公路和10号公路从该市区通过。
波里坎省 位于中寮北部,原是万象省和甘蒙省的一部分,1984 年划出成立新省。西与泰国接壤,东邻越南。省会北汕(Pakxanh district)位于万象市东面150千米处南汕河与湄公河交汇处,是中寮地区的重要区域。13号公路和7号公路通过该市。
甘蒙省 东与越南接壤,西与泰国相邻。省会他曲(Thakhek district)位于13号公路和10号公路交汇的湄公河东岸,隔他曲河与泰国东北重镇那空帕侬相望,交通便利,是中寮地区重要的商业贸易中心和甘蒙省的经济、文化中心。
赛宋奔特区 北及东北为川圹省,西为万象省,西南面是万象市,东南面是波里坎省。特区首府设在赛宋奔(Saysomboun district)市。
3.下寮
下寮有5个省,具体是:
沙湾拿吉省 位于下寮北部,东接越南,西邻泰国。省会堪塔布利( Khanthabouly district),原名沙湾拿吉(Savannakhet district) ,是老挝第四大城市,位于老挝最大平原–沙湾拿吉平原西部的湄公河东岸,自古以来便是老挝中、下寮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现为沙湾拿吉省的经济、文化中心。
沙拉湾省 位于下寮北部,东北部与越南相接,西部与泰国接壤。省会沙拉湾(Saravane district)位于本省中部。
色公省 由沙拉湾省划分出来,西部与越南接壤。省会拉芒( Lamarm district)位于色公河畔,是一个新兴城市。
占巴塞省 位于下寮西南部,西部与泰国接壤,南部与柬埔寨相邻,是老挝南部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省会巴色(Pakse district) 位于湄公河与色顿河的交汇处,是老挝第三大城市。巴色既是巴塞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老挝南部重要商业贸易中心和物质集散地。距巴色市30千米处是老挝古国占巴塞国的都城巴沙。
阿速坡省 位于下寮东南部,与柬埔寨和越南两国接界。省会沙玛奇赛(Samakkhixay district),又名阿速坡,位于色公河和巴南河交汇处的色公河西岸,是下寮地区的主要商业贸易城市和咖啡、橡胶、烟草及药材等主要出口商品的集散地。
三、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老挝境内多山,山地和高原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0% ,平原和盆地约占20%。老挝境内山脉构成四大高原,即自北而南的会芬高原、镇宁高原、甘蒙高原和波罗芬高原。镇宁高原(川圹高原)在上寮川圹境内,海拔2000-2800米,为老挝最高地区,有老挝“屋顶”之称;会芬高原在上寮,地跨川圹省东部和华潘省,海拔2000米;甘蒙高原在中寮的甘蒙省境内,海拔1000米;波罗芬高原在南部,地跨巴色省和阿速坡省,海拔300-1000米之间。这些地区林木生长繁茂,牧草常青,是优良的天然林场和牧场。
老挝的可耕地面积达400多万公顷,主要在平原地区。这些平原分布在万象以南的湄公河沿岸,较著名的有:万象平原、沙湾拿吉平原及巴色西南面的湄公河低地。在万象以北地区,流经老缅和老泰边境地区的湄公河及其支流沿岸有许多小盆地,即班班平原和查尔平原。查尔平原面积100多平方千米。这些平原地势平坦,多为冲积土和腐殖土,还有部分沼泽地,是老挝目前主要的农业开发区和水稻主产区。
2.水利资源
老挝境内河流众多,河网密集,主要河流有湄公河及其支流、朱江和马江的上游段。
(l)湄公河。
发源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在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境内段称为湄公河。全长4290千米,流经老挝和老缅、老泰边界的长度有1864.8千米,占总长度的44.4%。湄公河是亚洲第三大河、中南半岛第一大河,其水量极其丰富,居东南亚之首。
(2)湄公河支流。
湄公河在老挝境内的大小支流多达100余条。其中,北部支流源头为川圹高原北部山地,呈东北-西南走向;南部支流均发源于长山山脉,呈东西走向。主要支流包括南塔河、南本河和南乌江等。
3.矿产资源
老挝现在已经探明的金属矿有金、铜、铁、钨、锡、铅和锌等,非金属矿有煤、石油、岩盐、石膏和玉石等。据有关技术部门估算,各种矿藏的有效储量都较为丰富。目前除了锡矿、石膏有一定规模的开采和部分矿藏用手工进行小规模的采掘外,大部分矿藏尚未被开发利用。老挝的金属矿年开采量仅为4万-5万吨,石膏年采量5万-15万吨,煤年掘采量10万-12万吨。
金矿 主要分布在乌多姆赛省的北本至琅勃拉邦省的北乌中间的湄公河沿岸、川圹省的丰沙湾西部、波里坎省与川圹省的交界地区、甘蒙省东部的色邦发河沿岸、沙湾拿吉省东部的色邦亨河沿岸和色公省东南部。
铜矿 主要分布在丰沙里省西南部与乌多姆赛省的交界地区、川圹省的班班市东部和丰沙湾市东部、万象市西北部、甘蒙省北部等地区。
钨矿 主要分布在波里坎省中部地区。
锡矿 主要分布在波里坎省西北部、甘蒙省南部和沙湾拿吉省西南部等地。
铅矿 主要分布在乌多姆赛省东北部和琅勃拉邦市南部等地区。
煤矿 主要分布在南塔省南部、琅勃拉邦省西部、川扩省北部、丰沙里省北部和沙拉湾省中部等地区。
石油 主要分布在下寮的沙湾拿吉、沙拉湾、占巴塞3省地区和万象平原。
石膏 主要分布在沙湾拿吉省的东兴等地区。
盐矿 主要分布在乌多姆赛省南拉河沿岸和万象市东部湄公河北岸等地。
玉石 主要分布在波乔省、南塔省西部和乌多姆赛省西南部地区。蓝宝石现已发现的产地主要在占巴塞省会晒地区附近,在波罗芬高原也发现了蓝宝石资源。紫水晶主要产于占巴塞省流纹岩的晶洞或裂隙中。钻石和黄玉产于占巴塞省冲积型沉积物中。
4.林业资源
老挝森林资源十分丰富,森林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35%。木材总蓄积量在20世纪80年代为16亿立方米,现已大幅减少。目前,老挝人均占有林地面积约4公顷,人均木材蓄积量约为400立方米。老挝有许多名贵木材和林产品,储量较大的有桧木、柚木、花梨木、紫檀、红木、松木、安息香、松脂、葛藤、砂仁、胖大海、紫胶等。林业资源最多的省份是沙湾拿吉省、甘蒙省、沙拉湾省和占巴塞省,分别为160万公顷、156万公顷、150万公顷和100万公顷。
四、基础设施
1.交通
老挝是内陆国家,没有出海口。老挝的交通运输主要依靠公路,其次是内河航运,再次是航空。
老挝约有公路l万多千米,以13号公路为主干贯穿南北,连接各支线,沟通国内主要城镇,与邻国都有公路联结。中国云南通往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昆曼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这条大通道全长1 800多千米,途经玉溪、思茅、西双版纳进人老挝境内南塔、波乔省,经会晒进人泰国清孔,最后抵达泰国曼谷。由于与国外有多个合作建路项目,老挝境内的公路状况正在改善。
水运从古至今一直是老挝货物运输的主要角色,从北到南贯穿全国的湄公河是老挝水运的大动脉。湄公河在老挝境内河段通航里程1 600多千米,从万象北上琅勃拉邦,南下沙湾拿吉,全年可以通航。原北部难以通航的河段,在中国政府出资进援助整治下,载重200吨左右的船令只已经能顺着湄公河到达中国澜沧江的关累港。
近几年老挝的航空业发展比较快,全国拥有12个机场。万象瓦岱机场、琅勃拉邦机场和巴色机场为国际机场。目前老挝共有7条国际航线,分别是:万象-昆明、万象-曼谷、万象-清迈、万象-河内、万象-胡志明市、万象-金边、万象-暹粒。
2.电力
老挝的国家发展战略以电力为主,水电是其电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按照老挝国家电力发展规划,2010年供电率达70%, 2015年达90%。目前,老挝已拥有10多个水电站,发电总量超过16亿千瓦时。位于甘蒙省造价12亿的南吞2号电站是老挝迄今为止最大的水电站,2007年批准施工,并将于2009年实现供电。此外,政府还在偏远山区利用太阳能发电以满足当地居民需求。
老挝电力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还向泰国、越南等国出口,每年有80%多的电力出口到泰国。目前,老挝正在加紧筹备兴建29个新的发电厂,以期到2020年出口8000兆瓦电力。此外,老挝政府已发给超过130家公司牌照,以发展200个发电项目。目前老挝缺电网并没有覆盖全国,电力供应非常不平衡,多数地区缺点严重。
3.通讯
老挝的邮电通讯比较落后,只有省县以上城市才有邮电通讯专门机构和设施。乡村邮件往返较困难,邮寄时间较长,电话较难打通。目前全国约有邮电局(所)129家,电话转接中心35家,移动电话发射中心2家。
在通讯方面,目前老挝的固定电话业务已经完全开放,现在共有固定电话运营商3家(分别为LTC 、ETL和LAT)。随着移动用户的增多,固定电话数量开始出现负增长。截止到2005年,老挝共有固定电话线路91 340条,为三家运营商共同提供。近年来,老挝移动用户数明显增加,截至2005年底的移动用户总数已经超过59万户。老挝的GSM 网络主要应用于万象市和其他5个省市,其中80%的GSM 移动用户集中在万象市。截至2006年9月,老挝共有互联网用户25 000户,普及率为0.4%。
五、生态环境
老挝工业基础薄弱,环境污染问题还不算严重。但是,近年来老挝的水电、伐木和农业等项目的发展给环境带来了很多的问题,如严重的土地的退化、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森林覆盖率的降低和水电及其他基础项目造成的文化遗产的丧失等。
目前,对老挝的环境与生态构成的最大威胁主要是在经济开发中对自然资源造成的损耗,如对森林、水资源和土壤的破坏。以林业资源为例,近年来老挝森林面积却一直在逐渐减少,毁林情况相当严重,森林覆盖率持续下降。
1999年4月,老挝颁布实施了《老挝环境保护法》,规定了关于环境的管理、保护和重建的条例。近年来,老挝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环境管理。《外国在老挝投资法》第三章第二十七条规定:按合作经济合同经营的单位、联营企业和独资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环境,防止工业污染和保障职工安全。《外国在老挝投资法实施细则》第四章第二十三条规定:申请来老挝投资的外国投资者向老挝投资管理机关报送的经济技术研究报告应包括环境保护标准。在第四章第四十一条中规定:联营企业在合同到期前可以解散的情况包括“联营企业的经营造成环境严重污染而无力及时解决”。在第五章第五十七条规定:通过出资方式或向他人购买的方式从外国引进的专有技术和先进技术须能满足的具体要求包括“能保证节约劳力、原材料和燃料、动力”, “能保证生产安全和保护环境”。
(老挝)资源与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