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Yunnan Alternative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YNADA)

全国 5A 级协会

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全国“四好”商会

云南省商务工作先进集体

  1. 首页
  2. /
  3. 替代发展
  4. /
  5. 投营环境
  6. /
  7. (老挝)投资案例:失败案例

(老挝)投资案例:失败案例

Loading

   案例:云南999电池公司在老挝投资失败案例
    (1)事件经过。
    云南999电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999公司)是国家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国家自营进出口权生产企业,主要生产R20S、R14S、R6P等型的“999”牌电池。公司年生产能力近5亿只,产品远销越南、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出口电池数约占总产量的1/4。据勐腊海关统计,自2001年到2003年,企业通过西双版纳勐腊海关出口到老挝的电池达7 251.42万只,出口创汇415.9万美元。
    但是自2004年以来,999公司的出口额突然一落千丈。主要是因为老挝勐赛地区新建了一家电池厂,生产的电池同样打“999”商标。一时间,老挝市场上出现了两种“999”电池。到2004年下半年,老挝政府为此发文要求严格控制中国“999”牌电池的进入。据勐腊海关提供的情况显示,老挝政府财政部海关司曾致电老挝南塔省、波乔省、乌多姆赛处和丰沙里海关,要求各省海关与本省贸易厅相互配合,严格控制中国“999”牌电池的进入,严禁(不具备进出口手续的)零售商从中国进口“999”牌电池产品,一经发现即采取强制罚没措施;对于已在老挝国内市场销售的“999”牌电池产品,交由各省贸易厅研究处理。此举使云南999公司对老挝的产品出口遭受致命打击,不得不黯然败退老挝市场。
    老挝的电池市场是999公司最主要的海外市场,由于越南、缅甸等国近年来对“999”牌电池采取了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等措施,999公司对这两国的出口日渐萎缩。老挝的此次动作,几乎将999公司的出口之路完全堵死。据勐腊海关统计,2003 年经勐腊口岸出口老挝的“999”牌电池为2 866万只,2004年前8个月的出口量是1 150万只,2004年8月之后,出口量几乎为零。
    相关调查资料显示,在老挝勐赛地区,有非云南999电池股份有限公司“999”牌电池的大型广告牌,其商标与云南所产的“999”牌电池完全一样。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投产的老挝新建电池厂的设备和原料,均由云南某企业从勐腊口岸申报出口。据此,999公司认为自己产品的商标权受到侵犯,向勐腊海关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申请。
    但是,在维权过程中,999公司发现老挝新建的电池厂家早已“捷足先登”,在当地对“999”商标进行了注册并申请过知识产权备案,倒是进入老挝市场多年的云南999公司认为老挝经济发展滞后,技术水平有限,没有能力生产电池,而没有在老挝进行商标注册,而现在恰恰是对老挝的出口出了问题。这意味着,“999”牌电池的商标权在老挝境内已不属于云南999公司。相反在老挝境内,云南999公司还得背上侵犯了“999”牌电池商标的罪名。
    (2)失败原因。
    ① 忽视知识产权保护。
    999公司的遭遇发出一个信号: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更多的发展中国家也将成为我方企业进行知识产权和商标保护的重点地区。尽管老挝经济发展滞后,技术水平有限,法律不健全。但是如果应对措施不当,忽视知识产权的保护,丧失市场也不是危言耸听。
    没有商标就没有市场、没有利益,企业走出去,知识产权保护要先行。加强商标权的在境外的保护已是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知识产权战略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鱼待提升。在日本,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已从“技术立国”转向“知识产权立国”。相比较而言,中国政府部门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面尚存有许多不足。各级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管理的部门应加强工作主动性,帮助企业补上知识产权这一现代企业的必修课,避免付出更多的学费。
    ② 老挝特殊国情和市场潜规则。
    经该公司调查发现,老挝新建的电池厂是由一家中国私人企业与老挝商人合伙开办的,这家中国企业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生产一种并不知名的电池。他们通过一些特殊手段,抢先在老挝把999电池的商标注册,然后再合作建立电池厂。据了解在2006年,老挝“三九”曾想“打入”云南市场,但所幸的是,云南999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已对“三九”牌商标(亦称999牌)在海关总署进行过自主知识产权备案,所以该批老挝“三九”被昆明海关所属思茅海关及时查处,依法扣留,并已按相关程序做没收处理。因此,“三九”牌电池在老挝的被逼退出,不仅是单纯地忽略了在老挝的商标注册,而是在这个事件中还隐藏着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老挝特殊国情和市场潜规则。
    (3)建议。
    近年来在一些大型商品交易会上有一个现象值得企业警惕:许多商人来到会场,根本不是来谈生意,而是来窥探国内的某一产品在短期内会进入哪一国市场,然后就抢先一步将其商标注册。等到国内企业反应过来已为时已晚,只好向对方支付商标转让费或是按销量交市场进入许可费。有竞争关系的国外企业则是把我方企业商标抢注,阻止我方企业产品进入其市场。因此,对于有实力,也有意愿拓展海外市场的国内公司,一定要抢先在出口国或地区申请并获得知识产权保护,即产品未到,知识产权先行。
    中国各级政府商贸相关部门,在鼓励和发展国内企业在老挝投资和开拓市场的同时,也要整顿中国在老挝投资、经商企业和单位的经营思路和秩序。这点可学习美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严惩那些在外国采用不正当方式去和同国籍的公司搞恶意竞争的企业,让其受到制裁。引导中国企业以良好的经营秩序,质优价廉的产品去开拓,去占领,健康地发展东南亚市场,杜绝“窝里斗”的现象重现。